凯尔特人系列賽G5主場103:115輸76人,系列賽76人取得3:2領先,凯尔特人輸掉非常重要天王山之戰。
今年NBA季後賽我印象最深刻一場球是東區第一輪老鷹vs.凯尔特人系列賽G1,凯尔特人112:99輕取老鷹。
這場球凯尔特人幾乎完爆老鷹,最多領先32分,但凯尔特人卻只用「7.5人輪換」,其中豪瑟沾醬油式只打11分鐘,一共三分出手兩次,沒有得分,意義不大。
凯尔特人板凳上還有主要輪換之一威廉姆斯沒上,很有效率替補中鋒穆斯卡拉沒上,很適合當奇兵後衛普里查德沒上,我認為完全可以進入主要輪換板凳前鋒格里芬沒上。其中格里芬沒上,不意外,整個例行賽他就是二線替補,但格里芬真的能用、好用,就看教練會不會,球隊有何需求。
一場最多領先32分的大勝,但凯尔特人教練马祖拉卻只用「八人輪換」,實際上卻是只有7.5人輪換,這原本就不正常。
NBA、籃球比賽就是這樣,做為教練,你除了核心、主要輪換,打關鍵球必須要有的穩定組合外,最大挖掘板凳和角色球員潛能,融入團隊戰力,打亂對手布局,甚至打出奇兵牌完成刺客任務,這才是最「基本執教套路」。
季後賽尤其重要,當比賽愈不利,戰況愈吃緊,適度擴大輪換是有必要的,因為教練必須不斷應變、出牌、扭轉情勢、改變比賽節奏。如果教練只用6-7人主力,那幾乎等於是「靠球員狀況和發揮去贏下比賽」,毫無執教藝術、智慧和組合層次。
马祖拉用人非常保守,76人教練里弗斯已經是保守派用人,操死主力代表,但马祖拉比里弗斯更保守,用兵更慎重,變化更少。
綠軍慘案果然發生,象徵天王山之戰的G5,凯尔特人跌了一大跤。
马祖拉早已經習慣6-7人輪換,戰況愈緊,情勢愈不可測,他的用人、執教就愈保守。
這樣的用人、執教文化,G5第三節最後3分鐘就算你把普里查德突然送上火線,他也很難打出最好狀況和信心。
即使马祖拉把威廉姆斯擺進輪換,試圖改變比賽節奏和對位,威廉姆斯在季後賽打打停停,始終不確定自己能不能上場,會不會上場,有沒有在主要輪換陣容,你如何讓他安心打球,並且在最重要時刻打出最好表現,展現自信,扭轉情勢。
凯尔特人武器很多,能打的牌更多,板凳天賦滿滿,能上場打硬仗、功能性強大角色球員坐滿板凳,但教練马祖拉自我封印,自我設限,自己把自己困死。
G5第三節很明顯可以看出,哈登沒力了,他在死撐。恩比德更沒力,他在苦撐。
但凯尔特人就是沒辦法、沒有應變策略可以拖死76人,用體力、速度和壓迫性,迫使76人攻防節奏癱瘓,因為凯尔特人用人不多,輪換太少,除了最基本6-7人輪換,其他板凳、角色球員上來都很難發揮作用,更派不上用場。
凯尔特人如果輸掉這個系列賽,第一戰犯就是马祖拉,他自廢武功的執教用人,給了76人翻身契機。
這個系列賽可能要打到搶七。